找到相关内容69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邪淫的关键

    几天会破戒的原因,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。那什么是阿赖耶识? 简单说人有八,前六是:眼,耳,鼻,舌,身,意。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。第七是末那,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,把我们所有眼,...回熏阿赖耶识。这是佛教唯识学理论的“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”,藉以阐释人类一切行为的心理动机。 所以今天你以为看一点点色情的东西不要紧,只要不手淫就行了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只要眼睛看见了染污的东西,第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076608.html
  • 戒邪淫的关键——认识阿赖耶识

    破戒的原因,所以认识阿赖耶识是戒邪淫最关键的地方。那什么是阿赖耶识? 简单说人有八,前六是:眼,耳,鼻,舌,身,意。这六识看字面也能理解。第七是末那,它就是一个传递作用,把我们所有眼,耳,鼻...。这是佛教唯识学理论的“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”,藉以阐释人类一切行为的心理动机。 所以今天你以为看一点点色情的东西不要紧,只要不手淫就行了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只要眼睛看见了染污的东西,第七末那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2487485.html
  • 心王正解

    ,借假修真。  2,第七末那。末那亦即小乘佛法所说之意根。末那,由如来藏所生,非有形色,故名为末那。末那具有“恒、审、思量”的体性。末那从无始劫以来,于五位中——睡眠、闷绝、正死位、灭尽定、无想定中,它都是不断灭的,所以说它“恒”;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,他入了灭尽定时,第七是会有少分消失的;到了入涅槃时,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,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。末那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749740.html
  • 慧思的禅观思想与首楞严三昧

    天人诸趣;菩萨转名第七,能转一切生死恶业       即是涅盘,能觉凡夫六分张令无变易,即是藏识。       此第七,名金刚智,能破一切无明烦恼生死结使即       是佛法,……。藏识者,名...  是就所证而言。转识,文中指第七、金刚智、觉慧;藏    ,是指第八、阿梨耶识、佛性、自性清净心、如来藏,    显示从生死际乃至佛道凡圣愚智未曾变易,生死涅盘无一无    二。文中提及「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639670.html
  • 略论持戒主体——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

    所说的哲学“主我”。  2、心理的统一性  再看心理学“主我”,自我心理学认为心理学“主我”是意识。意识在现代心理学中有着较广泛的含义,包括感觉、知觉和思维中的一切心理内容。而在唯识学中,第八第七...12页  [15] 常看到有文章说,第七是自我。但此说法完全不符合唯识学对第七作用的论述。第七的实际作用只是执着第八识见分为自我,因而产生俱生我执。第七从未将自己作为自我,第六也从未将第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673528.html
  •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之展开

    所谓六识身及末那,如是七,或一时转,或前后转,复次第七有殊胜力,或时造作持藏之用,或时造作分别之依故。[13]  此七种识,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。此末那第七,有殊胜力,如前立一种之末那,具足十一义无所不作,无所不摄,是为“直意根”者,谓摄诸第六意识,其一时转,或前后转,或时造作持藏之用,或时造作分别之依,其造作分别之依,盖末那为意识所依,第六识依乎第七,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47545.html
  • 唯识学——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等味的心识,就是舌识。  身识:能对事物有滑涩轻重感觉的心识,就是身识。  意识:在头脑中,能思维推度事理,进行形象的构划、名言概念的施设的心识,乃是意识。  末那:mana,即第七,它分别的是...”,是指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未现之事相,构思测度计量而起分别,是非依经验常识的计度分别。在八中,前五与第八,只有“自性分别”一种功能;第七识则具有“自性”、 “计度”两种功能,而计度只在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753817.html
  • 唯识学--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舌识:能尝酸甜等味的心识,就是舌识。  身识:能对事物有滑涩轻重感觉的心识,就是身识。  意识:在头脑中,能思维推度事理,进行形象的构划、名言概念的施设的心识,乃是意识。  末那:mana,即第七...三是"计度分别",是指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未现之事相,构思测度计量而起分别,是非依经验常识的计度分别。在八中,前五与第八,只有"自性分别"一种功能;第七识则具有"自性"、 "计度"两种功能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860605.html
  • 论《宗镜录》以一心为宗的理论旨趣

    的境相,所有都是阿赖耶识所造,是虚妄的,最终,一切的境相成为诸妄识所了别(前六)对象,所以执著的对象显现就是相分。除了能藏和所藏外,第八还是执藏,即被第七所执著,把第八执著为真实的“我”,从而...两个层次给予了说明,一方面是对境的攀缘,其实是前六对阿赖耶识相分的执著,另一方面是对虚妄自体的攀缘,即第七对阿赖耶识的执著。  此第七但缘见分种子,非余相分种子心所等。唯缘  见分者,为无始时来...

    杨 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865738.html
  •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

    ,但在后来又加上了第一序品及第七第八的两品,便是现在的解深密经了。  本经是一部论书性质的圣典,它的特色虽有很多,但其主要的,则有如下的三点:  一、阿赖耶识的思想:在龙树,尚未有第七的观念,其后,承认在六之内部,有如来藏等,把如来藏等改进为构成现实世界之原理,便成立了解深密经的阿赖耶识(alayav-ijnana藏识)或阿陀那(adanaviknana执持),以此作为第七而来担任众生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751542.html